孩子哭闹时,你“以暴制暴”只会让情况更糟,

摘 要

  孩子哭闹时,家长应该怎么做?很多家长会表示“打的轻”,那么,孩子哭闹时,家长厉言呵斥或是棍棒相加,真的有效吗? 诗函周末的时候和爸爸一起到郊区的游乐场玩,但是期间诗

孩子哭闹时,家长应该怎么做?很多家长会表示“打的轻”,那么,孩子哭闹时,家长厉言呵斥或是棍棒相加,真的有效吗?


诗函周末的时候和爸爸一起到郊区的游乐场玩,但是期间诗函看到了一旁卖冰淇淋的摊子,于是就想要让爸爸给自己买一个冰淇淋。

爸爸看到诗函想要吃冰淇淋,也准备给诗函买,但是觉得现在天这么热,孩子缺水肯定比较严重,所以就给诗函买了冰淇淋和一瓶常温的纯净水,表示让诗函先喝一点水,然后再吃冰淇淋,避免出现一些应激反应。

但是,诗函哪懂这些啊,诗函只是单纯的认为爸爸想要让自己少吃冰淇淋,毕竟喝了水的话,那么自己就吃不了那么多冰淇淋了。

于是,诗函就表示自己不喝水,但是爸爸坚持让诗函喝水,之后诗函就开始哭闹起来。面对诗函的哭闹,爸爸一下子火气就上来了,心道: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于是,就非常严厉的呵斥起诗函来。而诗函这时候听到爸爸的呵斥,不但没有停止哭泣,反而哭得更凶了,因为诗函不但感到委屈,还被爸爸的表现吓到了,就算是自己想不哭,也无法控制自身的情绪了。

所以,孩子哭闹的时候,家长最好不要大声训斥或是棍棒相加,这样并没有什么用,甚至还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身心伤害。


孩子哭闹时,很多家长经常会犯一些错,你别“踩雷”

《教育导刊月刊》中说到:教育孩子时,请少说“废话”。

孩子哭闹的时候,需要的是正确的解决办法,而不是一些无效的行为或言语,但是,很多家长却经常会犯一些错。


使用语言暴力压制孩子的情绪

诗函的爸爸就属于这种类型,当孩子哭泣的时候,作为家长第一时间想要以暴力压制孩子的哭闹,并且还天真的认为这种行为是非常有效的。

要知道,孩子在哭泣的时候,存在二种情况,一种是生理上的哭泣,就是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的哭泣并不是由孩子主导的,而是孩子的身体在遇到某种情况时的自然反应,例如诗函被爸爸吼之后的哭泣。

另外一种,就是孩子主导的哭泣,就比如诗函在被爸爸吼之前的哭泣,是由孩子主导的,一种情绪的表现或是存在某种目的。

但是,这两种哭泣情况,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情绪的表现,只不过一种是可控的,一种是不可控的。

但如果家长使用了暴力来压制孩子的情绪,那么无论是哪一种,都将会变成不可控的,因为暴力压制,会让孩子的身体出现自然的哭泣反应,就算是孩子不想哭也是做不到的。


将孩子晾在一旁,冷漠地回应孩子

与大多数暴力压制孩子的家长不同,有些家长觉得暴力解决是不正确的,是无效的,是不能够解决孩子哭闹问题的。

这种理念本是正确的,但是这些家长的行为就有点不对了,他们往往会选择“冷战”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就是说,如果孩子哭闹不止,那么家长就不理孩子,让孩子有一种“哭闹就不要你”的感觉。

很多人认为这不是一种暴力行为,还很有效,似乎是争取的方式。但其实,这种行为是一种冷暴力,其危害甚至要甚于暴力压制,会让孩子非常没有安全感,甚至会产生一些心理异常,对于孩子的发育成长都是非常不利的。


无限度的妥协,过于溺爱孩子

区别于诗函爸爸,梦轩的爸爸在梦轩哭泣的时候,采用的是完全相反的态度。诗函哭闹的时候,诗函爸爸是进行训斥,但是梦轩哭闹的时候,梦轩爸爸却采用的是妥协政策。

就比如梦轩在商场看到了一辆展车很漂亮,于是就非要买。要知道,梦轩家里并不是没有车,并且还不止一辆车,最主要的是,商场里的展车,他们家完全不需要,但是为了让梦轩不哭,梦轩爸爸还是给梦轩买了一辆同型号的车。

而那辆车,由于没有任何的使用期望,所以买回来之后只能够停在自家车库里面吃灰。

你们觉得梦轩的爸爸付出这么大的经济牺牲,梦轩的性格就会变好吗?完全不是,梦轩的性格是变本加厉,动不动就哭,我的天呐,已经没眼看了,简直就是一个公主病缠身的小祖宗,任谁看到都想捶两下。



家长的错误做法,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

《大家健康》中写道:在对儿童的教育中家庭教育为重中之重,一些家庭的错误教育观念却成为了导致孩子心理问题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家长的处理方式不正确,很有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孩子的心理将会出现异常

如果家长对孩子哭闹的行为采用暴力方式,那么就可能会影响亲子关系,并且会减少孩子的安全感,甚至减少孩子对于家长的信任等等。

另外,由于家长在孩子的心中占比较重,所以家长的意见常常会成为孩子进行自我认知的唯一标准。

当家长对孩子施以负面言语的时候,孩子就可能会认为自己本就是这样,从而变得自卑,失去自信。

慢慢的,孩子的心理环境将会充满负面因素,从而导致孩子的心理环境变得异常。

当然,如果过度的放纵和溺爱孩子,在孩子哭闹的时候无限妥协,同样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异常以及观念错误等等。


孩子会失去对感情的信任

曾经听过一句话“孩子对父母的爱,要比父母更深”,这是因为,父母爱孩子,是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开始的,但是孩子爱父母,却是从自己出生的那一刻开始的,也就是说孩子对父母的爱是一辈子的。由此可见,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是最伟大、最重要的一种感情。

但是,不正确的处理方式,会让孩子逐渐地失去对家长的信任,从而对这份亲情失去信任。

而当这么重要的感情都被质疑的时候,孩子对于其他感情就更会充满疑问了,这将会影响到孩子的友情观、爱情观等等,不利于孩子的感情成长。

孩子可能会产生错误的观念与认知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行为就是最好的示范。所以,当家长在孩子面前出现一些错误的行为时,孩子将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学习到家长的错误行为与观念,甚至根据家长的错误 行为而产生错误的认知等等。

比如家长常说“打是亲,骂是爱”,孩子就可能据此而与小伙伴们闹矛盾,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等等。



有效管教孩子哭闹,不妨试试“KICK原则”

“KICK原则”其实就是西方的一种教育方式,它主张冷静、温和地教育孩子。《四川教育》中也提到:教育应温柔相待。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心平气和的批评孩子,孩子更易接受

在孩子犯错需要进行批评的时候,首先需要想到的是我们批评孩子的目的是什么,肯定是让孩子听进去我们的批评,从而牢记教训、进行改正。

那孩子怎样才会听进去呢?用粗暴的方式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孩子在被粗暴对待的时候,肯定会心神慌乱,根本不会在意你的批评内容,只会盼着批评快点过去。

所以,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 要注意心平气和,这样孩子才能够接受,家长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


不要使用语言暴力,孩子才不会逆反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存在很多个叛逆期,而家长对于孩子的语言暴力,很可能就是孩子叛逆程度的一种“加分项”。

因为家长对于孩子的暴力言语,会让孩子在内心形成一种负面的情绪积累,当这些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孩子就可能会释放,而这种现象的外向表现,就是叛逆。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叛逆期,那么孩子叛逆的程度就更加厉害了。所以,别使用语言暴力,那只是无能人泄愤的一种方式,不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


尊重孩子,以平等的态度来和孩子交流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应该对孩子做到应有的尊重,并且与孩子一起详细地分析孩子的行为,让孩子从根本上看到自己的在错误,这样孩子才能够更好的去纠正错误。

尊重孩子,其实一直是家教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为孩子如果受到了家长的尊重,就会产生较强的责任感与自尊心,这些都是孩子自强的一种驱动力,是能够促使孩子不断进行自我提高的原动力。


结语

孩子哭闹,你还在用无能的暴力方式来制止孩子的行为吗?大禹时代人们就已经明白“堵不如疏”的道理了,所以,家长也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正确对待孩子的哭闹,对孩子讲清道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